首 页 高层声音 审查调查 巡察工作 通报曝光 信息公开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 纪委监察委 >> 调查研究
雷斌:紧盯“五个环节” 高质量推动“大数据”监督试点工作
2021-08-20 09:06    楚天风纪
【字号: 】【打印

2021年4月全省运用“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简称“大数据”)开展监督检查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南漳县纪委监委把此项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抓手,坚持紧盯“五个环节”,高质量推动“大数据”监督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全县共核查问题线索324项5140条,其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类506条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落实类4527条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类107条、涉及“三类人员”问题线索516条。截至目前,查实问题线索3480条,追缴收回违规资金171万元,追责问责234人,其中已立案审查3人、组织处理231人。

紧盯“动员部署”环节,牵住主体责任“牛鼻子”

是主动靠前监督。县纪委监委成立大数据试点工作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专班,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全程把关。及时传达落实省纪委会议精神、协调督促县委组建领导小组,先后8次参加全县试点工作督办会、座谈会、答疑会、研判会。我和分管领导多次到县试点工作办公室、各镇(区)进行督办,及时提醒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压实主体责任,确保全县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强化贴身监督。充分发挥12个镇(区)纪委和相关派出纪检监察组同级监督、贴身监督优势,对各镇(区)和相关部门“大数据”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充分发挥村(社区)纪检委员(监察信息员)作用,督促村干部做到“四个清楚”,即底数清、政策清、措施清、责任清,同时充当“村情摄像头”,打通监督工作最后一公里。三是发动群众监督。坚持积极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督促各镇(区)悬挂横幅标语1030条、发放《致广大群众一封信》83082份,公开举报电话13部,设立举报信箱21个,畅通举报渠道,落实专人接访,收集问题线索和工作建议,全县先后受理来信来访32件次,为群众解答政策、解决困难20多个。

紧盯“入户核查”环节,打好调查复核“关键战”

一是“三制并举”促落实。县纪委建立“四个必须”“每日通报”和“末位约谈”三项工作机制。“四个必须”,即镇(区)试点工作必须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线索核查组组长必须由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入户核查复查必须真核真查、每条线索必须“双签字”。“每日通报”,即每天下午6点对各镇(区)每日问题线索定性、整改问责情况进行通报排名。“末位约谈”,即对工作进度连续2天排末位的,约谈主要负责人。先后因收集数据滞后、核查缓慢等问题,对1个县直单位和2个镇(区)主要负责人进行了提醒谈话。二是细致核查做表率。县纪委主动将107条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道路提档升级两类项目问题线索抓在手上,成立以分管副书记为组长、六个派出纪检监察组组长、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为成员的项目类问题线索核查工作专班。我先后5次组织召开督办会,对每个环节工作做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确保县纪委监委当好全县核查工作表率。截至目前,县纪委核查专班共先后深入12个镇(区)、104个村(社区)进行调查核查,除向上、向外移交的16条问题线索外,已全部核查完成,共查实问题线索32条,查否问题59条,转办问题线索5件9条。三是靶向抽查提质效。县纪委分管领导按照“两个务必”要求(即500条线索以下镇(区)务必513日前完成核查任务,500条线索以上镇(区)务必5月17日前全面核查结束),先后15次带队到各镇(区)、村(社区)进行暗访督办,着力发现在大数据试点工作中不负责任、核查走过场、弄虚作假等问题,共督促整改宣传氛围不浓厚、公开公示不全面、线索核查不仔细、佐证资料不完善等问题30多个,有效推动了全县核查工作。

紧盯“问题定性”环节,保障分类处置“快准实”

一是督促部门加强政策保障。要求县“大数据”试点工作办公室统一线索核查、问题定性、整改问责等政策口径,整理汇总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县人社局、县水利局等11个业务主管部门20余项政策清单,编印《核查工作指南》、《关于耕地地力补贴定性》等资料,为“大数据”试点工作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二是巡回督查确保精准定性。会同县大数据试点工作办公室,制定下发《暗访督导工作方案》,由县纪委、县委办、县政府办正科级领导干部任组长,抽调精干力量组建4个暗访督导组,负责对入户核查、线索定性、档案管理等方面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截至目前,县纪委联合县委暗访督导组共开展专项巡回督查5轮,对查否问题线索按不低于20%比例进行抽查,复核问题线索851条,及时纠正整改定性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45个。三是集体会诊明确处置意见。针对定性查实的问题线索,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和市纪委《试点工作问题线索移送及分类处置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先后4次组织党风政风监督室、案件审理室、各镇(区)纪委、县镇大数据专班召开问题线索研判会,实行“四方会审”,对每类问题线索逐项进行研判,并按照拟整改、拟问责、拟立案等分类提出明确处置意见。

紧盯“整改问责”环节,坚持从严查纠“零容忍”

一是分类整理建台账。县大数据试点工作办公室、县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根据集体研究的意见,及时建立试点工作整改问责台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问题性质,移交县纪委、镇(区)纪委追责问责234个,移送镇(区)及相关职能部门整改规范3280条。二是聚焦问题抓整改。通过分析发现,今年比对不少问题线索是因部门数据不对称、镇村信息采集不齐全导致的,县纪委坚持聚焦突出问题,对于不违反政策但相关证件、手续不齐全的及时督促整改,收集完善有关资料,及时予以纠正规范到位。责令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建立完善数据交换及共享机制,对死亡人员、户主信息进行全面排查清理,坚决杜绝死亡后仍领取补贴以及线索反映死亡实际未死亡的问题出现。截至目前,全县查实的3480条问题线索,已整改3480条,整改率为100%。三是动真碰硬严问责。坚持分类处置,规范精准问责。对轻微违规违纪的,督促党委落实运用“第一种形态”主体责任,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对虚报冒领、贪污挪用、截留私分、套取侵占惠民资金等违纪问题,移送纪检部门进行审查。全县共追缴收回违规资金17.1万元,追责问责234人,其中已立案审查3人、组织处理231人。

紧盯“建章立制”环节,推动标本兼治“长久立”

一是推动解决疑难问题。针对连续多年“大数据”比对,反映“公司法人为三类重点人员”的问题线索,县纪委多次调查核实,发现南漳县久通路桥建设公司、惠民公路养护公司等多家公司法人因历史遗留问题,均为县直单位“一把手”。县纪委积极与县委、县政府沟通协调,督促加快县建投公司改革转型,县建投集团已在6月3日分别与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完成改制交接,8个二级单位(公司)及其“人、财、物”整体移交,原公司法人不再为领导干部,彻底解决历史难点问题。二是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对录入错误类问题线索,一方面督促各单位及时纠差补错,反馈整改信息,并督促工作人员改进作风、注重细节、认真履职;另一方面对因工作不认真、不细致导致大量信息数据录入错误以及工作推进中落实不力的干部进行追责问责。截至目前,共诫勉谈话4人,通报批评9人,进一步压实了干部责任,改进了工作作风。三是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坚持将处理问题与健全长效机制结合起来,针对存在的风险点和制度漏洞,运用电话督办、发放《督办函》等方式督促相关业务部门举一反三、建章立制,从源头上防止惠民政策落实中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发生,促进试点工作圆满收官。县纪委共向相关责任部门电话督办37次、下改《督办函》3份,督促建立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制度24项。

(作者南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